一名35歲男子8年來只要一大吃大喝,就會腹脹嘔吐、嚴重便祕,幾乎每個月都至腸胃科報到,卻查不出原因;日前因輸尿管結石腹痛急診,醫師從電腦斷層影像意外發現小腸上端發生罕見的「腸套疊」,造成小腸狹窄,食物「下不去」,總算解開長期嘔吐、便祕之謎。收治病患的高雄市立聯合醫院消化外科主任李世超9日說,「腸套疊」發生率約為千分之0.5至千分之5,先天性的腸套疊大多在幼兒時期就會被診斷出來,可透過鋇劑灌腸治療,成人的腸套疊則可能是腫瘤或息肉造成,像該名患者屬小腸先天性構造異常,卻直到成年才被診斷,相當少見。李世超表示,患者自述從27歲那年開始,平均每個月會周期性在吃完東西後嘔吐,上廁所也經常大不出來,但做了大腸鏡檢查一切正常;還曾因腹脹嘔吐不舒服,一連看了4、5家腸胃科,仍找不出病因。確診是腸套疊後,經開刀將小腸重疊處切除吻合,終於恢復正常飲食及消化功能。李世超說,民眾腸胃不適,多會選擇做胃鏡或大腸鏡檢查,但胃鏡往下最多做到十二指腸,大腸鏡往上也只照到大腸;該名患者8年來看遍大小醫院腸胃科,也做了腸胃鏡檢查,直到右腹疼痛就醫,才透過電腦斷層掃瞄找到輸尿管結石,也一併發現有「小腸包小腸」的腸套疊現象。腸胃外科主治醫師李世超(右)收治的35歲男性病患,因小腸上端發生罕見的「腸套疊」,小腸道特別狹窄,東西一吃多就會「下不去」,經常發生嘔吐便秘等不適。記者蔡容喬/攝影 分享 facebook

431DBF1593DD9E09
arrow
arrow

    millerql2hk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